点击上方蓝字 可以订阅哦!
业的投资类话题到全民热议性话题,“火出圈”的基金变得不再那么“高冷”。另一方面,“90后新基民”的跑步入场也带火了一批基金经理。近来,基金经理成功“出圈”,甚至拥有了粉丝后援会等话题,引发多方关注。同时,“如何看待基金饭圈化”“基金圈饭圈化是好现象吗”等相关衍生话题也在舆论场中发酵,讨论声浪渐高。
热现象:“出圈”的基金
1
全民炒“基”渐成风尚
(数据来源:人民众云)
的《第二季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》指出,后疫情时代,中国人在线理财需求大增,存钱意愿降低,更愿意拿钱去买基金而非炒股。
进入2021年,基金发行延续火热势头,短短半个月就诞生了多只“日光基金”。《都市快报》指出,持续两年的“基金牛”,让不少投资者嗅到了金钱的味道,由股民、“后浪”和储户组成的新基民正在跑步入场。
2
跑步入场的“90后新基民”
后新基民”热度趋势图(数据来源:人民众云)为趋势变化的一个注脚。
2021年1月14日,腾讯证券发布《中国股民行为报告》指出,在a股、基金、房地产三种资产主要配置品种中,90后更偏爱基金。
1月25日,@央视财经发布了一则《“新基民”调查》报道,并打上了#新基民一半是90后# #基金投资成年轻人社交工具#等话题标签,“90后新基民”话题再度升温。
那么,基金话题在这类新基民群体中到底有多火?一些直观的数据是,在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b站上,以“基金”和“大学生理财”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,均有1000 条相关视频,其中一些视频的播放量已突破百万。
图:涉“基金”话题视频搜索页截图(来源:b站)在同样拥有大量年轻用户群体的问答社区知乎上,“理财”话题有高达734万的关注者,问题数多达12万条。具体到“基金”这一话题,关注者也已超过37万人,问题数超过4.4万条。
图:“理财”“基金”相关话题截图(来源:知乎)
红星新闻指出,“90后新基民”的涌入给基金圈带来了更多的玩法,这其中就包括了曾在“饭圈”才能看到的粉丝文化。
3
逐渐“饭圈化”的基金圈
图:2021年1月“基金”相关词云图(数据来源:人民众云)1月25日,基金经理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净值暴涨5.05%,“蓝筹”就此登上热搜,张坤更是成功“出圈”——不少基民自称“基金圈ikun”,将张坤视作“爱豆”。他们不仅开通了易方达张坤超话,为其打榜,还建立了“易方达张坤全球后援会”。截至1月30日,该后援会已有超过1.6万名粉丝。
图:张坤粉丝后援会截图(来源:微博)据统计,除了张坤,同样火出圈的还有诺安基金蔡嵩松、中欧基金周应波、易方达基金萧楠等明星基金经理。这种“出圈”现象也引来不少网友调侃,没有粉丝后援会的明星基金经理,都不是真正的明星。
对于“基金圈逐渐饭圈化”,澎湃新闻援引一位公募基金渠道人士的观点指出,“很多新投资基金的,都是年轻人,他们习惯于饭圈那套文化”。《都市快报》评论也指出,基金经理“爱豆化”,实则是基民群体的“年轻化”。
与此同时,年轻的新基民对基金经理的追捧也引起了市场的担忧。一些业内人士认为,把“饭圈”的狂热和冲动带入崇尚理性的金融圈,恐有隐患。
基金为何能“出圈”
基金从“高门槛”的专业领域,变为近期网络热点话题。“基金”为何能“出圈”?舆论热议“基金”时,究竟在谈什么?基金“出圈”背后的舆论心态值得关注。
“睡后收入”成新追求,“资产增值”成绩吸睛。受疫情影响,在“不确定性”中寻求安全感成为典型舆论心态,公众对收入的关注度提升,在“消费”之外,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日益关注投资理财问题。基金凭借买卖相对简便、收益相对较高、风险相对较低的特点,进一步进入大众视野。年轻群体更易接受和尝试非“存款”的理财方式,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已有一定基础,更为灵活的理财模式并非“新兴事物”,其收益情况和安全性已被较多参与者认可;另一方面,传统存款往往对金额、封闭期有一定而出;2021年初a股连续多日飘红,上证指数、深证成指、创业板指均持续上扬,而个股分化明显,基金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吸引年轻人“跑步入场”成为新基民。
媒体报道助推基金话题升温,自媒体多元表达渲染情绪。主流媒体以客观报道为主,但同时,报道政策类信息、发布宏观经济数据、报道行业或重点企业发展情况等内容,易被解读为对基金市场的“利多”或“利空”。行业媒体长期聚焦证券投资、金融财经领域话题,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影响力,特别是专访、深度报道类文章,具有较明显的引领性。自媒体则更为多元,垂直型自媒体的账号拥有者往往具有一定专业知识、相关资质或相关从业经历,侧重于分享个人观点及对市场的判断,但此类自媒体时常出现意见相左、观点分化的情况;跨界型自媒体对“流量”的偏好更为明显,通常专业能力偏低而运营能力较强,因而或以“分享个人经验”的方式的推荐基金,或以“追热点”的方式拼凑内容。各类文章共同增加了关于“基金”的信息供给量,推动其成为热度较高的大众话题,同时部分文章片面强调“炒股不如买基金”“低门槛、免操作、高收益”等内容,渲染“被同龄人抛弃”的焦虑情绪,“忽悠”网民跟随“潮流”入场。
社交工具属性显现,圈层传播强化认知。随着基金成为热点话题,其社交工具属性开始显现,日渐变为茶余饭后的谈资。部分年轻人投入小额资金“试水”,并非追求高额的投资回报,而是出于避免“孤立感”的社交需求。此类新基民更关注身边亲友的意见,虽具有一定风险意识,但对市场及行业的了解不够充分,且提升基金投资专业技能的意愿并不强烈,情绪易受浮盈或浮亏影响,进行独立判断的能力有限。同时,从发展的视角看,新基民也在探索中总结和提升,加之圈层传播往往依托于“强关系”,互动交流更为高频高效,借“基金”热点,互相交流信息与观点,关注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,共同构建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值得期待。
冷思考:基金“出圈”需防
三大风险
“出圈”的基金投资局势持续乐观、相关话题频上热搜,不可避免地将“投资小白”的视线也汇聚于基金投资。盲目跟风者抱着“捞一笔就走”的侥幸心理入局,这种心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,而基金投资火热背景下的基金“饭圈”化玩法更在个人财产安全、网络空间治理等方面埋下诸多隐患。基金投资规模无序膨胀,部分网民“假戏真做”催生基金经理“出圈”的个人崇拜现象,也可能成为互联网金融诈骗的新温床。基金涨势“高歌猛进”、基金本身高度集中的流量,或会成为不法分子诈骗的“信息帮凶”。
当海量信息都在看好基金投资,盲目跟风的新基民面对不法分子的心理防线也将更为脆弱。诸如包装虚假基金经理,瞄准跟风者的信息差完成初级诈骗,通过超话、建群、反黑等“圈地式”玩法巩固“死忠粉”,假借基金投资名义形成传销链吸纳新的受害者等,或会成为不法分子的连环诈骗手段。此外,个别极端的“饭圈”运作模式在层级管理、提升忠诚度、语言绑架粉丝付出金钱等方面效果突出,如不法分子将此类模式引入“新一代基民”管理,以基金形成的新网络圈群模式也将带来新的监管风险和执法难度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饭圈”具有明显的排外性特征,基金投资本就充满变数,各路基金经理更是观点多元、各抒己见,但在“饭圈”粉丝眼里,凡有不同意见便是“对家”在故意唱反调。一旦其他基金经理与偶像的观点相悖,粉丝极有可能群起而攻之,主动引战,进行语言攻讦,对舆论环境造成一定污染,甚至扰乱市场投资秩序。
“饭圈文化”单薄而脆弱,偶像与粉丝的关系建立在利益驱动的“满足感”之上。当前,宏观投资环境相对乐观、稳定,实力雄厚的基金经理带领投资者站上资产高位的概率极大,因此吸引了无数狂热支持的粉丝。倘若未来基金投资市场出现不稳定因素,基金经理接连决策失误,跌下“神坛”,这批粉丝又将作何反应?可以预见,一旦粉丝利益受损,基金经理的偶像地位便会发生动摇。如果损失惨重,甚至可能出现“饭圈”新基民“脱粉回踩”的局面。届时,失望的粉丝或将打着“维权”的旗号,从线上抱团演变成线下聚集,从而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,甚至引起区域效仿复制的连锁反应。
基金“出圈”并非坏事,但对“出圈”导致的“饭圈化”及其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,无论是基金公司,还是基金经理,都应足够重视,提示市场风险,倡导理性投资,对粉丝加大引导。同时,基民们、尤其是新入圈的新基民,也应保持一份理性与克制,毕竟,“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”,这十字箴言,永远值得敬畏。
作者: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
朱玉萍 李扬 钟新星 王李西子
编辑:刘于汀 | 责编: 李娅琦
你的每个赞和在看,我都喜欢